土耳其宣布將引進中國FD-2000(紅旗-9出口版)防空系統(tǒng),受到世界范圍內的關注,美國和北約方面強烈表示反對。北約方面反對土耳其使用紅旗-9,主要的理由就是和北約系統(tǒng)不兼容,以為擔心相關軍事機密被中國獲得。其實仔細分析一下,這些借口基本不成立,美國和北約的真實用意并不是很光彩。
第一,兼容性是“最不是問題”的問題。
所謂的北約防空系統(tǒng)的兼容性,其實并不很神秘,中國的電子設備接口和標準,和西方沒有什么大的差別,無論軟硬件技術都沒有什么難解決的,關鍵是系統(tǒng)操作的權限,這實質上還是政治問題。所以,北約以“兼容性”為借口,本質上是人為制造技術壟斷,違背自由市場經濟原則。
第二,所謂“軍事泄密”的危險微不足道。
中國的先進防空導彈,整套系統(tǒng)進入北約國家,最該擔心技術泄密的應該是中國,而不是英國、美國。與中國面臨的危險相比,北約官員所擔心的“防空機密會被中國技術人員知曉”,這種危險實在微不足道。退一步講,北約難道擔心中國“空襲歐洲”嗎?中國獲取歐洲的防空系統(tǒng)機密,根本沒有任何價值。
第三,美國和歐洲軍火壟斷利益被打破。
中國此次在土耳其獲得軍售大單,是一次戰(zhàn)略性的突破。最大的意義,使打破了美國和歐洲的軍火壟斷,開始在國際市場上爭奪高端裝備的市場份額。美國和歐洲軍火公司,對于北約國家內部的武器市場,一直視作禁臠,就連東歐國家在內,都試圖擠傳統(tǒng)的俄羅斯武器。為了保持壟斷利益,美國和北約當局不惜使用行政干預,根本不在乎所謂的“自由經濟原則”。
第四,美歐最怕的還是未來的“可能性”
紅旗-9軍售盡管高達30多億,但也只是一次軍火訂單而已,相比歷年來的國際天價軍火交易規(guī)模,只算是九牛一毛。美國和歐洲政府最擔心的,還是未來中國武器對他們傳統(tǒng)市場的侵蝕,紅旗-9可能只是開端而已。未來,中國的戰(zhàn)斗機、教練機、艦艇、坦克等武器,未必不會再在歐洲國家重演紅旗-9在土耳其的這一幕。